世界音樂節在台灣」每年約十月中舉行,邀請國內與國外歌手、樂手表演各國文化的音樂,或許是傳統民俗的風格,或許是傳統唯美佐以前衛大膽的嘗試。在欣賞音樂之外也有講座、舞蹈工作坊、異國風味美食與特色文創市集。

手癢想玩打擊樂器嗎?想跳拉脫維亞樂舞嗎?聽過印度搖滾樂或彰化在地傳統歌謠嗎?想嚐嚐繽紛香料的外國小吃嗎?在世界音樂節,都能找到!

吃、喝、玩、樂(ㄌˋㄜ)、樂(ㄩˋㄝ)!

2019年是我第三次來世界音樂節,每次一定要去玩打擊樂的"Drum Circle"。大家坐成一圈,各自拿想要的樂器,馬來西亞打擊樂團體1Drum帶領之下一起擊樂,就算不會演奏打擊樂器也能玩得很開心!
(攝影:何宇軒)

(攝影:何宇軒)

東南亞常見的Kompang。因為常用於伊斯蘭宗教活動,所以不能用左手打。

剛到會場時人還沒很多,但各個攤位已經開始展示、販售了!

台灣愛爾蘭音樂推廣中心提供愛爾蘭錫口笛販售與試吹。
(攝影:何宇軒)

 波蘭蛋糕,濃濃一層水果。

伊朗圓框鼓

德國白香腸

樂舞工作坊:印度舞蹈-華麗寶萊塢

週六場「樂舞工作坊」為Shetty老師的「印度舞蹈-華麗寶萊塢」。

我預期就是要教寶萊塢電影裡那樣通俗中又帶有古典舞氣息的舞蹈,後來實際上用的音樂......不,這不是寶萊塢,這是邦格拉(Bhangra)才對!


跳舞的音樂其實是這首:


後來在問答時間我問「我們學的這個跟Bhangra差別在哪?」Shetty說我們跳的就是Bhangra沒錯,還稱讚我"Very Good"。

後來想想,雖然邦格拉在北印度很普遍,但目前台灣普遍大眾對印度舞的印象還是停留在寶萊塢,所以主辦單位刻意用「寶萊塢」而非「邦格拉」來提升辨識度的關係吧?

順便補充,寶萊塢(Bollywood)舞常帶有印度古典舞的色彩,諸多手勢(Mudra)也來自印度的古典舞;邦格拉(Bhangra)則是起源於旁遮普的民俗舞蹈,舞者通常持續跳動,動作誇大、活潑,跳舞的氣氛也非常歡樂!


當DJ撞到薩克斯風與泰雅歌手



2019年的世界音樂節與過去不一樣,這次有邀請DJ Cookie來放歌。原本以為既然是「世界音樂節」,那是不是會放Ethnic或Tribal之類較有民族風格的音樂?實際上還是以混音流行歌為主,穿插以薩克斯風手吳文欽的表演。



泰雅歌手Yagu Tanga則是上下兩場的最後才出來獻唱結尾。


因為是世界音樂節,所以我比較期待能聽到「世界音樂」與電子音樂的結合、原住民音樂能與電子音樂撞擊出什麼火花,例如好幾年前郭春美的「我身騎白馬」。


世界音樂節已成為我每年必排的行程!

每年都能在河濱公園體驗多樣文化的世界音樂,彷彿在這個空間裡,已經不侷限於一板一眼的傳統民俗,而是以豐富的文化氣息為底蘊,在其之上恣肆地撞擊、閃炸出無限種色彩。

延伸閱讀:烏德琴手鬧電音-DuOud

https://roanho.blogspot.com/2018/10/duoud.html

2018年的世界音樂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結合烏德琴與電子音樂的雙人團體DuOud。烏德琴是琵琶、吉他、三味線等樂器的祖宗,如此古老的樂器跟現代的電子音樂結合起來又是什麼樣貌呢?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