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孵化室」是一堂寫作課程,在課堂中能產出一篇文章,大家也互相討論提供意見。

我常覺得自己寫網誌只是一個人埋頭苦幹。希望寫出的文章能夠有人提點、從不同的觀點告訴我文章讀完有什麼感覺,所以決定報名寫作孵化室。


跟自己在家寫文章有什麼不一樣?

差別在於自己寫是埋頭苦幹,在教室寫則有外在驅策力與凝聚的氣氛。一起在教室寫作,除了能於時限內專注寫作外,最關鍵的是能立即獲得大家的反饋。

聚精會神於寫作

在家寫文章很容易受到各種干擾,一旦注意力跑走了就想滑臉書或LINE等。課堂上則須在時限內產出文章,如此的高強度反而能有效控制並激發自己全神貫注於寫作上。

真實的反饋是進步的來源

自己瞭若指掌的內容寫成文章了,但別人不見得能理解。需要反饋的原因就是要確保別人能否理解、能否接受我的表達方式。

資訊爆發的時代大家爭奪的是讀者的注意力,所以不知所云,或者說自以為清楚、但對別人來說還是很模糊的表達方式會讓人喪失繼續閱讀的興趣,以及耐性。良好易懂的文字才能讓讀者留下。

那我在家寫好文章再給別人看不就好了?

試想,某天妳/你在滑臉書或逛網拍,突然某個不太熟的點頭之交私訊丟個連結說是剛寫好的文章,因為自己正在練習寫作,所以希望能給點意見。如果妳/你本身沒有從事寫作,會願意花時間仔細反覆閱讀並給予回饋嗎?還是禮貌性地回以「我覺得還不錯啊」應付應付呢?

在寫作孵化室因為大家就是志同道合來成長的,所以不管是別人讀我的文章或是我讀別人的文章,都會專注於閱讀吸收,並給予真實回饋。

文章初版與完整版的比較

舉例來說,《「盲國薩滿』(Shamans of the blind country)觀後感:珍貴的薩滿文化紀錄片》就是本次課程產出的文章。原初撰寫時我自以為文章引言及說明「什麼是薩滿」已經夠明白了,但還是被反饋「看不懂」、「光是第一段就不想再看下去了」,所以再三修改。

文章最原初的初版如下,可以比較兩者之間的差距:
標 題:「盲國薩滿」觀後感:薩滿是連結大地與文化的媒介
內 文:
在許多文化、民族中,常有例如巫師、巫醫、道士等角色,藉由轉換自我意識到另一次元與靈性溝 通,以為人提供消災、祈福、治癒、占卜甚至是詛咒等工作,這些人通稱為「薩滿」(Shaman)。薩 滿並非單一宗教,而是各民族都有其薩滿。

「盲國薩滿」是導演 Michael Oppitz 於 1978~1979 於尼泊爾地區拍攝的紀錄片,記錄當地馬嘉人 (Magar)各式各樣的薩滿儀式,包含治病、招魂、葬禮,以及新一代薩滿的誕生儀式,並有詳細的旁 白解說。

第一位薩滿,憤怒的詛咒

為什麼本紀錄片取名為「盲國薩滿」?

馬嘉人普遍認為「羅摩‧普然‧贊」(Rama Puran Tsan)是第一位出現的薩滿。根據馬嘉傳說,國 王請羅摩‧普然‧贊治療王子,卻引起他人的忌妒;國王聽信謠言以為羅摩‧普然‧贊其實是要來 傷害王子的,便派人將羅摩‧普然‧贊推下懸崖。羅摩‧普然‧贊到了地府非常憤怒,便詛咒這個 「盲目的國度」。

信仰反映出人的世界觀

薩滿儀式與馬嘉人的傳說息息相關。例如傳說中常出現的「啞狗」與「無毛鳥」,羅摩‧普然‧贊要 對抗的九個女巫,都包含在薩滿儀式中。(本段文章尚未完成)

珍貴的紀錄片

就我所知,有些薩滿或者遭到迫害、流放,或者薩滿儀式已流於形式,而變成給政府官員與觀光客 看的文化表演。另一方面,在科技文明發展至今,對此感到厭倦的人們卻又想回歸大自然的本質, 因而揚喚起了對薩滿的重視。本紀錄片距今約 40 年,裡面記錄的薩滿儀式是相當珍貴的紀實內容。


延伸閱讀:「薩滿鼓」一日工作坊:重新連結大自然!

https://roanho.blogspot.com/2019/04/shaman-drum.html

同學們不見得是專業寫手,但正好就是一般閱讀大眾,「我看不懂你的文章」這樣的反饋才是最真實的。

一個月一次的寫作訓練

寫作孵化室目前於中國文化大學進修推廣教育部開班,每月一堂。
獨寫作不如眾寫作!對於想要持續產出文章、改進寫作表現的人,可以在這裡找到能量!



0 留言